摘要: 泰和通寶: 金章宗泰和四年始鑄,錢文楷書,含瘦金體風韻,制作精美,直讀光背。
泰和通寶: 金章宗泰和四年(1204年)始鑄,錢文楷書,含瘦金體風韻,制作精美,直讀光背。小平徑2.5--2.6厘米,重3.8克;折二徑2.8-2.9厘米,折三徑3.0-3.3厘米‘;早期折拾型錢直徑4.6厘米,重38克,真實等于10枚小平錢的重量,后期折拾錢徑4.4厘米,重15克,減重厲害,實為虛值大錢。當拾型大錢錢文有粗字版與細字版之別。泰和通寶錢不分何種均不多見,然早期厚重型折拾大錢為最罕見者。
泰和通寶史志不載,傳世有小平、折二、折三、當十等,均極希罕。面文“泰和通寶”四字楷書,直讀,瘦金體味甚濃,章法華美,制作精良,光背無文。元人曾仿制大小“泰和通寶”充作籌碼,存世亦伙,故今泉家對通寶錢之真?zhèn)紊写嬉闪x。另鑄有“泰和重寶”錢。
“泰和”寓意祥和、吉利,人們用來寄托良好的祝愿。近日利澳國際有幸征得一枚泰和通寶,讓我們來看看這枚寓意吉祥的銅幣吧!
長期以來,泰和通寶和重寶錢皆倍受泉家鐘愛,其道理自在其中也。譜載泰和通寶折五錢,珍貴度雖然較之折十錢低一級,然,其仍屬金代珍泉之一?! √┖屯▽毧瑫畚邋X,細緣,直徑約34.5毫米,折五形制無疑。章宗官爐之作,無需置疑。
泰和通寶,若為單面文,也是屬珍稀,然,其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,是為合背錢。檢索可知,泰和通寶楷書折五合背錢,相當罕見,以愚之眼界所及,至今尚未得見它品公展矣。金章宗把錢幣與藝術融為一體,達到了新的境界,是我國少數(shù)民族文化藝術水平的體現(xiàn)。
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數(shù)民族政權(quán)。同時錢文經(jīng)精工鑄就,分毫畢肖,鋒穎逼人。同時鑄量稀少,均比泰和重寶珍貴,折十錢更是極為罕見。
屆時交鈔與錢幣流用及匯兌法規(guī),朝令夕改,政策多變。金章宗全面推行紙幣的改革,由于各地官府儲存的銅錢準備金數(shù)量的差異而難以實施,最終在日益惡化的財政壓力下走向失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