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今日再將帳中所藏一品罕見獨特的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錢擇出,拍照亮相,發(fā)于博客公展鑒賞。由于其乃“錯版”反陰鑄,乃鑄制時之偶得,故其十分罕見。
泰和通寶,乃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年間(公元1201—1208年)所鑄。該錢分五等基本幣值,楷書書體,金代美泉之一。該錢各等錢遺存不豐,其中折十型大錢是為珍稀泉品,甚為珍貴,無非舊譜所言什么折十楷書泰和通寶錢世僅三品,實屬臆斷,毫無根據(jù)矣。愚曾展示過多品泰和通寶楷書錢。今日再將帳中所藏一品罕見獨特的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錢擇出,拍照亮相,發(fā)于博客公展鑒賞。
首品書相??梢姟疤┖屯▽殹彼淖郑瑫鴷w,直讀。其字布局協(xié)調(diào),大小適中,筆劃橫直豎立,書意端莊而俊朗,凸顯力感美韻。一句話,泰和錢之楷書本真神韻躍然錢面,書相正點開門,難有可疑問。
次觀鑄相??梢姳酒疯T制規(guī)整,直徑為42.3毫米,重約31.95克,鑄體較為厚實,折十形制確定。由其面來看,鑄相方圓廓正,地章平坦,穿輪干凈。其中字廓稍顯平漫,深竣不足,然線條亦是清晰,廓線規(guī)矩。
而復(fù)觀其背,則甚見獨特,其乃反陰鑄,字廓凹下,地章凸起。顯然,這種情況應(yīng)為鑄制合模時錯用正面范模當(dāng)成背模所致,故極可能是其時錢工之偶然失誤而得。而也正是由此,導(dǎo)致其面鑄相字廓較為平漫。因此,此也可謂一種“錯版”錢幣,屬于鑄造時偶然性的結(jié)果矣。
再察銹相。一眼可見,本品熟坑傳世之銹相,出于東北之地。但見其包漿凝重濃烈,漿質(zhì)漿相自然純真,且踏實不虛。薄漿之處,可辯其青銅質(zhì)地,銅色則是十分的熟老。無需贅述,此等包漿銹相,昭然耄耋,一派自然天成之相,大門洞開矣。
三相一材,本品可謂踏實可靠,開門見山。由于其乃“錯版”反陰鑄,乃鑄制時之偶得,故其十分罕見。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,至今來看,似為僅見之品。因此,正如“錯版”錢幣的收藏價值會大幅提升一樣,本折十型泰和通寶楷書“錯版”錢的收藏價值亦是更上一層樓矣。
泰和通寶: 金章宗泰和四年始鑄,錢文楷書,含瘦金體風(fēng)韻,制作精美,直讀光背。
“泰和”寓意祥和、吉利,人們用來寄托良好的祝愿。近日利澳國際有幸征得一枚泰和通寶,讓我們來看看這枚寓意吉祥的銅幣吧!
泰和通寶,若為單面文,也是屬珍稀,然,其百尺竿頭,更進(jìn)一步,是為合背錢。檢索可知,泰和通寶楷書折五合背錢,相當(dāng)罕見,以愚之眼界所及,至今尚未得見它品公展矣。金章宗把錢幣與藝術(shù)融為一體,達(dá)到了新的境界,是我國少數(shù)民族文化藝術(shù)水平的體現(xiàn)。
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數(shù)民族政權(quán)。同時錢文經(jīng)精工鑄就,分毫畢肖,鋒穎逼人。同時鑄量稀少,均比泰和重寶珍貴,折十錢更是極為罕見。
屆時交鈔與錢幣流用及匯兌法規(guī),朝令夕改,政策多變。金章宗全面推行紙幣的改革,由于各地官府儲存的銅錢準(zhǔn)備金數(shù)量的差異而難以實施,最終在日益惡化的財政壓力下走向失敗。
我們知道,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銅錢,一向謂之金代鑄幣之珍品。而錢文書意觀之,則可見其乃泰和通寶楷書之典型書意,書寫章法得道,頗具勁感,雋美俊朗。 顯而易見,觀品識相,可以確認(rèn)此枚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鉛錢,乃真實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