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黨懷英為宋初名將黨進的十一代孫,其父黨純睦為北宋泰安軍錄事參軍,因家奉符,遂為奉符人,后死于任上。黨懷英少年時與大詞人辛棄疾共同師事亳州劉瞻,一時并稱“辛黨”。
金朝(1115—1234)是中國古代的少數(shù)民族政權(quán)。公元1114年,金太祖完顏旻(完顏阿骨打)統(tǒng)一女真諸部后,于翌年在會寧府(今黑龍江阿城)建都立國,國號“大金”,建元“收國”,并于1125年滅遼,兩年后再滅北宋。貞元元年(1153),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(今北京)。由于早期女真族沒有文字,以至于文化方面非常沒落,在征伐的過程中女真人接觸到先進漢文化,并慢慢地開始吸收漢文化文字、禮儀、藝術(shù)、營造等等諸多方面,金世宗、金章宗統(tǒng)治時期,金國政治文化達到巔峰,以金章宗完顏璟(1168—1208)時期最具有代表性,而金朝也是在金章宗在位后期由盛轉(zhuǎn)衰。
章宗時代,國內(nèi)的文化發(fā)展達至最高峰。他不單對國內(nèi)文化發(fā)展加以獎勵,而他本身亦能寫得一手好字,與北宋徽宗的“瘦金體”形似。但與此同時,軍事能力卻日益低下,使屬國紛紛離異、并招引鄰國侵略。章宗整日與黨懷英等諸多文人飲酒作詩研習書法,不思朝政。金朝日益腐朽衰敗。此外,黃河泛濫等各種天災(zāi)相繼出現(xiàn),使國力開始衰退。在位后期蒙古崛起,成為了日后金國覆滅的隱患。
黨懷英(1134—1211),字世杰,號竹溪,祖籍陜州馮翊(今陜西大荔),金朝文學家、書法家、史學家。黨懷英為宋初名將黨進的十一代孫,其父黨純睦為北宋泰安軍錄事參軍,因家奉符(今山東泰安),遂為奉符人,后死于任上。其母以貧不歸。黨懷英少年時與大詞人辛棄疾共同師事亳州劉瞻,一時并稱“辛黨”。金人南下,山東淪陷,辛棄疾率眾起義,歸宋抗金,而黨懷英則留而事金,從此分道揚鑣。時人曰:“應(yīng)舉不得志,遂脫略世務(wù),放浪山水間,簟瓢屢空,晏如也”。大定十年(1170)中進士,調(diào)任莒州軍事判官,后累遷汝陰縣尹、國史院編修官、應(yīng)奉翰林文字、翰林侍制,兼同修國史。
大定二十九年(1189),與郝俁參與《遼史》刊修。金章宗明昌元年(1190)升直學士,擔任國子祭酒。時增修曲阜宣圣廟,奉圣命撰碑文。后遷侍講學士、翰林學士等職,深受歷任君主賞識,為當時金朝文壇領(lǐng)袖。金章宗承安二年(1197),欲告老,未準,改任泰寧軍節(jié)度使,他為政崇尚寬簡,深得人心。次年再次召為翰林學士承旨。泰和元年(1201)受詔編修遼史,泰和四年(1204)8月,金朝廷命其寫了“泰和重寶”,鑄于錢幣上,其字用筆圓潤老到,線條流動,柔中寓剛,灑脫透逸,后人以“金泰和”而美稱之,是錢幣遺產(chǎn)中的珍品。衛(wèi)紹王大安三年(1211)逝世,逝世后埋葬于山東泰安奉符城黨家林。
“泰和”寓意祥和、吉利,人們用來寄托良好的祝愿。近日利澳國際有幸征得一枚泰和通寶,讓我們來看看這枚寓意吉祥的銅幣吧!
長期以來,泰和通寶和重寶錢皆倍受泉家鐘愛,其道理自在其中也。譜載泰和通寶折五錢,珍貴度雖然較之折十錢低一級,然,其仍屬金代珍泉之一?! √┖屯▽毧瑫畚邋X,細緣,直徑約34.5毫米,折五形制無疑。章宗官爐之作,無需置疑。
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數(shù)民族政權(quán)。同時錢文經(jīng)精工鑄就,分毫畢肖,鋒穎逼人。同時鑄量稀少,均比泰和重寶珍貴,折十錢更是極為罕見。
屆時交鈔與錢幣流用及匯兌法規(guī),朝令夕改,政策多變。金章宗全面推行紙幣的改革,由于各地官府儲存的銅錢準備金數(shù)量的差異而難以實施,最終在日益惡化的財政壓力下走向失敗。
我們知道,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銅錢,一向謂之金代鑄幣之珍品。而錢文書意觀之,則可見其乃泰和通寶楷書之典型書意,書寫章法得道,頗具勁感,雋美俊朗。 顯而易見,觀品識相,可以確認此枚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鉛錢,乃真實可靠。
泰和通寶的版本有什么特色 泰和通寶楷書折五具有收藏價值
長期以來,泰和通寶和重寶錢皆倍受泉家鐘愛,其道理自在其中也。譜載泰和通寶折五錢,珍貴度雖然較之折十錢低一級,然,其仍屬金代珍泉之一?! √┖屯▽毧瑫畚邋X,細緣,直徑約34.5毫米,折五形制無疑。章宗官爐之作,無需置疑。